PolySmartChain
中文繁體
中文繁體
  • PSC開發文檔
  • 概述
    • PolySmartChain簡介
    • PSC令牌
    • PolySmartChain網絡
  • 區塊鏈基礎
    • 區塊鏈的類型
    • 共識機制
    • GAS
    • 區塊
    • 帳戶
    • WEB2與WEB3
    • DAPP
    • 交易
  • 經濟學
    • PSC Token經濟學
    • PSC Token 效用
  • 開發者
    • 虛擬機 (EVM)
    • 部署第一個合約
    • 發布 PRC-20 Token
    • 發布 PRC-721 Token
  • Node
    • RPC節點
    • 部署
    • 私有鏈
    • 開發者工具
    • 基礎設施
    • 智能合約庫
  • Explorer
    • Explorer
  • 錢包
    • 支持钱包
    • 使用Metamask
    • 使用TokenPocket
    • 使用Imtoken
  • Poly Bridge
    • PolyBridge 介紹
    • PolyBridge 非EVM操作教程
      • WDC to PSC(WDCSpace)
      • TRON to PSC(TronLink)
    • PolyBridge EVM操作教程
      • BNB Chain to PSC(Metamask)
      • BNB Chain to PSC(Imtoken )
      • BNB Chain to PSC(TokenPocket)
    • PolyBridge常見問題
  • DAPP
    • Swanswap
      • 如何在SwanSwap交易
      • 如何在SwanSwap獲得LP Token
    • NFT Auction
      • Claim PolyJetClub
      • 在MetaMask錢包中查看PolyJetClub
    • Social
      • 註冊Social
    • 礦池
      • 質押LP Token到礦池
      • 礦池常見問題解答
    • 遷移到V2礦池
      • 使用MetaMask遷移
    • PolyDao 提案說明
      • PolyDao 提案常見問題
  • 資源
    • 資源
    • 合約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WEB3 的優勢
  • 具體比較
  • WEB3 局限性
  •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1. 區塊鏈基礎

WEB2與WEB3

Web2 指的是我們如今眾所周知的互聯網版本。一個在互聯網公司掌控下提供服務來交換個人數據的互聯網。就以太坊而言,Web3 指的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任何用戶都可以參與PolySmartChain上的這些應用,個人數據卻不會被出賣。

WEB3 的優勢

許多 Web3 開發者由於以太坊的內在去中心化而選擇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 網絡上的任何人都有使用服務的權限 — — 換言之,不需要許可。

  • 沒有人可以屏蔽您或拒絕您訪問該服務。

  • 付款是通過本地令牌即 PSC 構建的。

  • PolySmartChain是圖靈完備的,這意味著你可以有很多程序部署在上面。

具體比較

Web2
Web3

Twitter 可以檢查任何帳戶或推文

Web3 推文不可審查,因為控制已經被分散了

支付服務可能決定不允許對某些類型的工作進行支付

Web3 付款應用程序不需要個人數據,也不能阻止付款

零工经济应零工經濟應用的服務器可能會停用並影響勞動者收入

Web3 服務器不會下線——他們使用以太坊,一個由數以千計的計算機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作為他們的後端

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服務都需要變成 dapp。這些例子說明了 Web2 和 Web3 服務之間的主要差異。

WEB3 局限性

Web3 現在有一些局限:

  • 可擴展性——交易在 web3 上進度較慢,因為它們是去中心化的。更改狀態像付款一樣,需要由礦工處理並在整個網絡中傳播。

  • UX — 與 web3 應用程序互動可能需要額外的步驟、軟件和學習。這可能是應用的一個障礙。

  • 可訪問性 - 大多數用戶因為缺少現代化的網頁瀏覽器而無法訪問 web3。

  • 成本 — 因為太過昂貴,大多數成功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僅將其代碼的很小一部分放入區塊鏈。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在下表中,我們粗略列舉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數字網絡的優缺點。

中心化系統
去中心化系统

網絡半徑短(所有參與者都與中心化組織連接); 信息傳遞快,因為是由一個擁有大量計算資源的中心化組織處理的。

網絡上最遠的參與者可能彼此相距甚遠。網絡中一方的信息廣播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傳達給另一方。

性能通常較高(吞吐量較高、總計算資源消耗較少)以及構建較為容易。

性能通常較低(吞吐量較低,總計算資源消耗較高),構建起來更為複雜。

在出現相互衝突的數據時,解決辦法明確且簡單:最終信任的數據來源是中心化組織。

解決爭端需要一項協議(通常是複雜的協議)。如果其他參與者對參與者打算同步的數據狀態提出相互衝突的主張。

單點故障:惡意行為者可能能夠以中心化組織為目標來破壞網絡。

無單點故障:即使有很大比例的參與者受到攻擊或下線,網絡仍然可以運作。

參與者之間的協調要容易得多,由中心化組織負責。中心化組織可以迫使網絡參與者接受升級、更新協議等,阻力較小。

協調往往很困難,因為沒有任何單一角色在網絡級的決策、協議升級等方面擁有最終發言權。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當對協議更改有分歧時,網絡容易破裂。

中心化組織可以審查數據,可能會切斷網絡的某些部分與網絡其他部分的交互。

審查制度要困難得多,因為信息有多種途徑在網絡上傳播。

網絡准入由中心化組織控制。

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網絡;沒有“守門人”。理想的情況是,參與費用非常低。

請注意,這些是一般模式,可能不適用於每一個網絡。此外,在現實情況下,網絡集中/分散的程度取決於一系列因素;沒有一個網絡完全中心化或完全去中心化。

拓展资源

Previous帳戶NextDAPP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 Preethi Kasireddy

Feb 6, 2017 - Vitalik Buterin

Feb 18, 2018 - Chris Dixon

Dec 31, 2019 - Max Mersch and Richard Muirhead

The Architecture of a Web 3.0 application
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What Is Web 3.0 & Why It Matters